只是到了电影里的未来真正到来的那一天,我们也没穿上自动绑好鞋带的鞋子,踩着磁悬浮滑板方便上下班也还是没平均分配的未来。
关于技术的种种浪漫想象,实现起来却需要反复的实验、科技不止一代的突破以及从科研到实用的漫长历程。
漫画家青山刚昌1984年在《名侦探柯南》里提出的变声器,看起来并不太难,却一直没能出现在寻常百姓的生活里:让一个人的音色实时变换成另一个人的音色,需要的是语音表征学习、语音合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
搜狗输入法在最近一版更新中上线了「语音变声」功能,在微信聊天时切换到搜狗输入法,就可以换着花样的「变声」聊天了。这不仅是机器表征学习、风格迁移技术首次落地到消费级产品中,也是微信语音聊天场景中首次有真正可玩的「变声」玩法。
变声的应用市面上已经有了不少,制作短视频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变声滤镜呈现不同于本人声音的效果。不过这些变声应用基本上只能完成「变声」中的「变」,没法在「声」上有太多花样,在日常最常用的语音沟通场景——微信,声音上的玩法还没有能打的。